3.15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周--金融知识小课堂
来源:发布时间:2020年03月13日
一、如何通过互联网、自助查询机进行征信查询?
防疫期间,为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聚集,保护您自身和家人的生命健康安全,大家尽量在家通过互联网查询信用报告,
只要访问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的官方网站(www.pbccrc.org.cn),点击首页“核心业务”模块中的“互联网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并按照页面提示进行个人征信报告查询。
对确需到现场查询信用报告的企业和个人,可先通过“苏信帮”微信小程序,查找到距离最近的查询点。疫情防控期间查询点的营业时间以网点公示时间为准,个人持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件就近查询。需要查询信用报告的企业,请登陆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http://www.pbccrc.org.cn/),点击“企业信用报告查询流程”了解相关查询要求,前往人民银行查询网点,现场提交材料,经审核通过后即可离开,查得的企业信用报告将通过邮寄方式反馈。在业务办理过程中,请自行佩戴口罩,并积极配合工作人员实施现场疫情防控所要求的各项安全管理措施。
二、合理调整逾期信用信息报送
根据相关文件要求,对因感染新型肺炎住院治疗或隔离人员、疫情防控需要隔离观察人员、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人员以及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人群,金融机构可灵活调整住房按揭、信用卡等个人信贷还款安排,合理延后还款期限。涉及具体操作,各家银行内部措施各不相同,如果您符合这些情况,您可以找您的贷款银行进行沟通协商。
三、维护个人信用的四个办法
1、定期查询征信报告
至少做到一年查询一次,在了解自己信用的同时,还可以检查一下有没有其他异常情况。比如,错误的资料信息,是否有人冒用身份申请抵款或银行卡等等。
2、小心使用信用卡
如果办理了信用卡,在使用过后一定要记得按时还款。信用卡逾期是最容易影响征信的。另外,有些信用卡没有激活也会收取年费,如果你忘记缴纳年费,同样会产生逾期记录。所以,对于那些闲置的信用卡一定要及时销户。
3、为他人担保要谨慎
如果别人想让你帮忙做担保贷款,被保人如果逾期不还款,你也是有连带责任的,不仅他的征信会受到影响,你自己的也会受到影响。
4、管理好个人信息
如果你更换了手机号码,一定要及时到金融机构进行更新,避免通知不到位而产生逾期。还有不要将自己的身份证随便借出去,更不要将自己的身份信息随意泄露给外人,尤其是上网的时候。如果发现你的身份证被他人盗用,要尽快去警察局备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减少自己的损失。
四、警惕电话和网络贷款推销
针对日益频繁、触手可及的电话及网络货款推销,金融消费者要注意以下事项:
1、任何机构开展资金放贷业务必须取得相应的资质,未经批准不得从事放贷业务,对于推荐的贷款业务,必须查清楚最终放贷机构名称及是否具备真实的放贷资质;
2、充分运用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平台例如“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公司的经营范围及经营异常情况,坚决远离不具有从业资格的机构,比如不受金融管理部门监管的机构或自称在境外接受金融监管的机构;
3、正确评估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多咨询身边熟悉的专业人士,多学习相关金融知识,看不懂的业务不触碰,没有说清楚风险点或看不透风险的产品要远离;
4、正确计算综合借货成本,仔细询问除利息外的其他各项费用,不存在免费或免息的贷款,莫因贪恋“小便宜”而掉入真正的套路和陷阱,个人借贷前请至少对比两家商业银行的信用贷款综合成本,不少银行的手机银行可查询。
五、拒绝非法贷款小广告
机构放贷必须取得相应的资质,金融消费者要避免向非法的放贷机构尤其是没有资质的网络放贷公司借款应急,对主动找上门的所谓“放贷机构”或“信贷专员”要小心谨慎,警惕以下特征的非法贷款广告:
1、对机构的真实身份含糊其辞,不愿正面回应或自称是正规银行贷款(或自称有合作);
2、对年化利率的询问避而不谈,尤其是当实际借款利率超过36%时;
3、以各种噱头吸引客户,尤其是用“免费”“免息”“零利率”等套路误导普通金融消费者;
4、以“信息科技公司”或“贷款咨询”名义来放货,实则是中介公司或违法放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