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 光
来源:发布时间:2016年08月04日
那年,益军9岁。他第一次跟着伯伯来到信用社,一间稍大的平房,屋内分两块,前边办公,后面既当保险库又是休息室,大门头的匾上写着“鲸塘信用社” 。伯伯是信用社的职工,那时,整个鲸塘信用社只有四个人,两个出纳,一个主任,一个信贷员。益军头一次看见这些随时随地都跟乡亲们笑着打招呼的人。他喜欢跟着伯伯,伯伯待他很好,有好吃的总想着留给他。有时,益军还会跟着伯伯在信用社值夜,保险库需要24小时有人值守,守着的是老百姓的寄托。村民们到信用社拿着单子取钱,益军就拿张小凳子在门口坐那儿看,他搞不懂,一张薄薄的纸为什么能换出那么多钞票,也搞不懂为什么有人又拿钞票去换回那张薄薄的纸,这里面的进进出出让他摸不着头脑。
1986年8月,益军18岁,是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了,平时能帮家里干不少农活,他还是经常到信用社看看这看看那,看看伯伯忙前忙后。他原以为这样的光景可以一直蔓延下去,谁知,伯伯突然出了事故,帮村民搬农机的时候,村民手一滑,农机重重地砸在了伯伯的双腿上,伯伯从此再也站不起来了。益军看着伯伯的双腿,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淌,他感叹命运的不公。社里领导经过商量,决定让益军接替他伯伯的位置,继续社里的工作,他百感交集,又是期待又是怕。于是伯伯把他叫到跟前,握着他的手说:“军儿啊,伯伯没做完的事业交给你才放心啊,莫辜负了大家的期望啊!”
1988年2月,益军从临时工转正,他发誓一定要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做一个像伯伯那样让人敬佩的农信人。那年,乡里出了几个万元户,邻里街坊都热闹地散播着,益军听了打心眼里高兴。没阵子,几个万元户合计着凑钱想开个厂子,于是来到信用社要提两万先进支付建厂费用。两万元在那时是个不得了的数目,社里领导紧急开会,一是想着如何支付,二是为了资金安全,益军站出来说:“咱没有这类经验,那就临时申请个车,我们去三个人护着他们,保证钱款的安全。”后来,这笔款子一分不差的送到了对方的手里,几位万元户领着鸡鸭鱼肉来感谢,被可敬的农信人笑着拒绝了,这事传了开来,乡里乡亲的个个说农信社是真姓“农”,把老百姓的事做得那叫细致!
2015年
6月,益军
48岁了,两鬓有了些许白发,女儿也工作了,这些年他换了不少岗位,现在定格在了大堂经理的位置上。信用社也经过几轮改制成为了如今的农村商业银行。他每天早早来到行里,仔细做好班前准备工作,等待开门的一刻。他站得直直的,始终面带微笑,迎着八方来客。这天,他跟同事说,他妹妹要借钱装修,要汇款给她,卡是他行的,想开个手机银行,转账免费可以省一笔钱。同事欣然帮他下好了手机银行,手把手教他汇了第一笔电子汇款,没几分钟,他妹妹就来了电话说钱收到了。益军回到家,感慨的跟他伯伯说:“以前是存单,后来又是折子又是卡,现在更好了,卡也不用了,手机上划几下,钱就打过去了,这时代变得真是太快了。”他一边说一边在手机屏幕上给坐在轮椅上的伯伯比划来比划去。伯伯虽然整不明白,但看着益军在跟前“卖弄”,也咧开嘴笑了。(鲸塘支行 徐新杰)